白癜风土方法打新股产品跷跷板定律
萝卜青菜,各取所爱。
有人试图借助二级市场之"捷径"创富,有人还是愿意玩悬念更少的"打新股"路线。
没有对错。
不过,这个看似最没有技术含量的品种,在2007创富故事迭出的年代,不仅玩出了新花样,而且因着业绩报酬等因素的左右,产生你原本想象不到的投资收益差距。
固定变活期
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的相关数据显示:2007年1月至11月,商业银行发行新股申购类产品共计97款,从整体上看,新股申购类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呈上升趋势,1月份和4月份各发行1款,为全年最低发行月份,而11月发行25款,为全年最高发行月份。
产品期限方面,除开放式产品外,所有产品的期限均在2年以内,其中1年期的产品占据了半壁江山,平均期限为11.5个月。
从保本机制而言,在上述全部的97个产品中,仅有3款为保本产品:交行的"得利宝??天蓝"系列的两期产品,以及上海银行的"人民币信托挂钩",其他均为非保本。
根据本刊的统计,2007年9月之前,"打新"产品多为固定期限,其本金和收益只能到期支取,中间不能赎回,或者提前赎回需要收取提前赎回费用:如招行的"金葵花"新股申购部分产品是不可提前赎回的,而光大的"同赢系列"规定要收取一定的赎回费。
截止2007年11月底,工商银行发行固定期限打新股产品最多,达到16只,其次是招商银行,共发行15只。
值得注意的是,固定期限品种似乎渐渐被取代。
2007年4月,工商银行发行专门为申购某一支新股的"灵通快线"系列产品,成为了首家发行"活期"新股产品的银行。
之后,各家银行纷纷效仿。
根据本刊整理的数据显示,继工行之后,又有4家银行推出了类似产品,如交行的"新股随心打"等。
而在9月之后,"随时签约,随时申购"成为了"打新"银行理财产品的新趋势,"活期化"倾向明显。
活期"打新"
中信:低业绩报酬的"报酬"
活期储蓄+"新股申购",是"打新"家族的当红一员。
浦发个人银行财富管理部产品经理李家媛表示:"这类产品与之前推出的固定期限打新产品相比,流动性更强,资金更加灵活,未中签本金和卖出新股后的本金收益都将及时回到投资者账户;此外,投资也更方便,客户只需要一次签约,银行就会自动为客户打新股。"
目前已有5家中资银行推出了6款此类产品。
自2007年4月以来,沪深两市共发行100支新股,单只新股的平均收益为0.46%,其中,中国石油和中国神华两只大盘股的收益最高,收益率分别为3.31%和2.08%。
不过,中小板新股的收益并不理想。
例如,12月3日刚上市的利达光电和成山集成,上申购的收益率仅为0.028%和0.027%,而一年的定期存款,三天的收益也有0.03%。
"因此,银行并不是每只新股都参与,一般来说,小盘股是不打的,因为中签率太低,风险较大,在股市不稳定的情况下,波动也较大,发行价的市盈率也较高。银行会听取信托公司的建议,真正的决定权在银行。"
她还表示:"目前二级市场波动剧烈,很多资金进入利益相对比较稳健的一级市场。资金量的扩大造成中签率的降低,再加上上市首日溢价降低,收益率也有所下降。"
实际上,即使同样为"活期"打新产品,同时打一只新股,其收益也略有不同,以"中国中铁"为例,理论收益率为0.318213%,而中信的"新股支支打"客户收益为0.2579%,浦发的为0.2325%,而工行的仅为0.22%。
对此,李家媛解释:"一方面,上市首日价格波动比较大,各家机构卖出的价位有所不同;另一方面,各行收取的费用不同,是造成收益不同的最主要原因。"
本刊的对比发现,中信银行的活期"打新股"产品,其业绩报酬最低的,仅为所得收益的20%,而其他银行均在25%-30%之间。
为进一步提高客户收益率,12月24日开始,浦发银行的业绩报酬也调整为20%。
并且,除最早推出活期"打新"产品的工商银行外, 就整体收益而言,或许因为较低的业绩报酬设置,中信的"新股支支打"自9月运作以来,累计收益达到6.5963%,也是同期同类产品中收益最高的!
除此之外, 签约方式、扣款时间、回款速度等细节也是评价" 活期" 打新产品的一个重要因素。比如,交行、中信、浦发均采取的是一次性签约, 速度较快; 回款速度方面,5家银行均在确定中签后3到4个工作日返还未中签本金,在新股上市的2到4个工作日返还剩余本金及收益。工行灵通快线则在确定中签后次工作日下午返还未中签资金。
值得注意的是,浦发银行在扣款方式上更为灵活,在保证最低金额5万以上前提下,以1万元递增,但是如果客户卡内资金不足整数万元,将会采取取整原则,客户不用担心卡内资金不足而错过了申购新股的机会。
固定"打新"
"光大同赢"的零提成价值
经过三个月的运作, 固定" 打新"产品的平均收益较8月份有了很大的提高,8月底的客户累计年化收益率大部分均在6%-12%之间,而10月和11月的上市的中国石油和中国神化两只大盘股,使得"打新"产品的收益率有了明显的提高,根据本刊的统计,大部分在10%-30%之间。
其中,收益排名前三名的全是光大银行的"同赢系列"的三款产品:同赢九号产品一、同赢十号产品一和同赢十一号,而最高的客户累计年化收益达到了31.32%!
一般情况下,"打新"产品的最终收益率不一定等于投资者的实际收益,除了相关的固定费率外,业绩报酬实际上构成影响银行打新产品客户收益的最主要因素。
比如, 光大银行的大部分" 打新"产品,由于没有业绩提成,只有1%的销售手续费,导致客户年化投资收益率较高。
除光大银行之外,民生银行的"好运套餐"系列也是提成较少的产品,只收取收益15%的业绩报酬,其"好运套餐1号",客户收益率亦进入前十。
更值得注意的是,固定期限的打新股产品的业绩收益水平似乎出现降低的趋势。
比如,招商银行最近发行的"金葵花"系列的打新股产品,其业绩报酬已经由第2期的40%降低至第10期的10%,业绩报酬收取的基准也由之前的2.5%提高到7%,导致客户的收益表现明显提升。其19期和22期产品分别以27.74%和21.16%的客户累计年化收益率排名第六和第九。
工商银行亦如此。其" 新股申购"系列产品的业绩提成也由第1期的40%降低至第23期的20%,业绩提成收取的基准也由3%提高到了10%。
然而,中国银行的"中银新股增值理财第2期"在运作了四个月之后的表现并不理想。
对此中行上海分行理财部一位人士解释,"由于这个产品申购了7只新股,并且均是上申购,所以收益率不高,不能以此来判断产品的好坏,因为这个产品只运行了两个月,而产品期限是1年。"
业内人士称,累计年化收益率是在假设某一时期新股发行量和发行频率一定的情况下测算出来的,并不能完全反映产品的最终真实收益。
到期产品中,客户的累计年化收益在8%-25%之间不等,对于收益率的差异,招商银行深圳分行一位人士认为:"上申购与下申购的差异是主要原因,参与下申购的新股产品收益率会高些。"
不过, 李家媛认为:"参与下申购的新股产品,虽然中签率一定比上高,但是收益并不一定比上高,因为下申购的新股有3个月的锁定期,如果3个月之后的价格比上市首日还低,覆盖了中签率的差异,那收益也许比上申购的收益还高。"
就"打新"产品的整体情况而言,固定打新的收益还是比"活期"打新收益高,然而,"活期"打新的流动性更强,资金利用率更高,投资者可以随时将打新的资金再进行其他方向的投资。(姚瑜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