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宝峰文/图
玄奘是一座丰碑。
日前,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正式公布,洛阳市偃师区申报的玄奘传说榜上有名。
玄奘传说始于唐,成于宋元,丰于明清,传承至今。传说涵盖了佛学、历史学、地理学、文学等多元学科,是以玄奘传奇的一生为轴线,糅合偃师地域的传统文化、历史积淀等文化要素,创造出的民间艺术形式。
在洛阳,有许多与玄奘有关的景区,走进这些景区,感悟玄奘西行取经的精神,是对这位伟大的洛阳名人最好的纪念方式之一。
01访玄奘故里,读玄奘年少时
玄奘俗姓陈,名袆,洛阳偃师区缑氏陈河村人,自幼聪慧过人,悟性极高。玄奘传说中,“凤鸣陈河玄奘降生”“父亲教子学《孝经》”“磨头槐传说”“玄奘祭母”等系列故事,都发生在玄奘的老家——偃师区缑氏镇陈河村。而今在陈河村,有一处玄奘故里文化旅游景区,在这里,您可以了解少年玄奘的生活与学习。
玄奘故里景区于今年5月提升改造完毕,新种植银杏、七叶树、樱花、大叶女贞、紫薇等花木,石材铺装面积约平方米,景区内不仅有月季花坛,银杏大道,灵修桥、紫薇廊架、滨水景观带等自然景观,还有玄奘故居、凤凰台等人文景观。
玄奘故居坐北朝南,由乌头门、前院正门、东西厢房、慈恩堂等建筑组成。前院西南角有一井,即陈家古井,为玄奘祖父陈康在北齐年间迁居于此时所开凿,距今已经有余年,井深25米,井水清澈,甘甜宜人,相传,饮此井水可治百病、长智慧,故而号称“慧泉”。
慧泉亭旁原有一棵千年皂角树,相传,玄奘五岁时,其母病故,不久皂角树也枯死,只留下空洞树干,然而树心又生出一棵槐树,在皂角树的怀抱中长成大木,人称“皂抱槐”。村民都认为,此树寓意陈母慈心不泯,仍用腐枯身躯,滋养玄奘成人、成才。
西厢房为玄奘生平事迹及业绩陈列室,展示了玄奘国内游学、西行取经、译经弘法、创宗立说的辉煌人生;东厢房再现了少年玄奘学习和生活的场景。
故居前院的主体建筑是仿唐风格的慈恩堂,堂内供奉玄奘大师及两位弟子金身塑像。
玄奘故居南有一土丘高地,相传,玄奘出生时,东南方飞来一只凤凰,在天空盘旋鸣叫后落在此。后来,人们把这座高台叫“凤凰台”。
凤凰台的东南边有座墓,这就是玄奘父母的合葬墓——西原墓地。玄奘五岁丧母,十岁丧父,由于家道中落,二人之墓规模不大。后来,玄奘回归故里祭祖,并把父母的墓地迁到了现在的西原。
凤凰台、慧泉井、马蹄泉、玄奘父母合葬墓、古槐等遗迹与玄奘传说紧密相关,这些景点为玄奘传说提供了有力佐证,也让游客更加了解玄奘。
02观玄奘寺,体味玄奘精神
玄奘寺又名唐僧寺,位于偃师缑氏镇唐僧寺村北,紧傍国道,玄奘寺始建于北魏,原名灵岩寺。
幼年的玄奘曾多次到该寺聆听佛法,相传,玄奘取经返回后,曾回寺看望僧众,见寺院破落,就上书皇帝,唐太宗李世民赐地40顷敕令重修。玄奘也因此被誉为大德、大善之人,为了弘扬他坚毅卓绝的精神,又改名为“兴善寺”。后人为表示对玄奘的怀念,又将寺院改名为唐僧寺,寺院所在的村子改名为唐僧寺村。
如今的玄奘寺,座北向南,成长方形院落,东西宽90余米,南北长余米,沿中轴线由南至北依此为山门、(含钟、鼓楼)玉佛阁、大雄宝殿,院西侧为念佛堂、斋房及寮房,总建筑面积约平方米。寺内殿宇巍峨,雕梁画栋,金碧辉煌,院内松柏成林,环境清幽。
03赏净土寺,感悟西行第一步
玄奘13岁时在净土寺剃度出家,在洛阳净土寺学习,奠定了他“远绍如来,近光遗法”的雄心,在这里形成自己的观念、思想,可以说,出家净土寺,是玄奘踏出西行取经的第一步。
在伊川县白元镇水牛沟村的高处,有一处净土寺,相传就是玄奘出家的寺院。
隋唐时期,净土寺乃著名皇家寺院,人称东都净土道场。当时,隋炀帝下诏,要在东都洛阳筛选一批僧人。大理寺卿郑善果见十三岁的陈祎有慧根,破格“保送”他到净土寺修行,法号“玄奘”。
如今的净土寺依山而建,据寺内碑文记载,寺院原有金刚殿、中佛殿、天王殿、后大殿等建筑。现存有大殿五间,建在台基上,砖木结构硬山式建筑,殿内壁画依稀可辨,透出历史的沧桑。
03游马蹄泉,听白马传说
唐贞观十九年(公元年),玄奘西行归来回到祖国,唐太宗李世民立即召见,得知玄奘家乡就在缑氏镇后,恩准他回乡省亲。
玄奘回乡后,在乡亲们的引领下,来到童年经常玩耍的造纸河。传说,这时缑氏大旱,河水断流,禾苗枯萎,见此情景,玄奘的白马高声嘶鸣,奋蹄疾走,只见马蹄踩踏处泉水喷涌,慢慢的,水溢满了整个河谷,于是,庄稼得以灌溉,粮食丰收。自此以后,河水再也没有断流,人们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马蹄泉”也因此而得名。
而今,这里成了洛阳马蹄泉旅游度假村,与玄奘故里景区相邻。景区内风景秀丽,水光潋滟的大湖,湖边垂柳依依,水车冲击下缓缓转动,错落有致的窑洞宾馆,最受孩子们喜欢的动物园,还有近百个游乐项目。一千多年前,传说中,玄奘的白马踏出万顷碧波,灌溉庄稼,解了百姓的燃眉之急;一千多年后,现实里,马蹄泉景区成了旅游的好去处,丰富了人们的休闲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