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叶树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北京潭柘寺还是曾经的那座千年古刹吗醉影 [复制链接]

1#

潭柘寺始建于西晋永嘉元年(公元年),是佛教传入北京地区后修建最早的一座寺庙,距今已有年。寺院初名“嘉福寺”,清代康熙皇帝赐名为“岫云寺”。

石碑旁这棵葱郁的大树就叫柘木,整个寺庙只有大门外两旁有为数不多的几棵。潭柘寺就是因为山后有龙潭,山上有柘树,而得名“潭柘寺”。

潭柘寺位于北京西部门头沟区,距市中心30余公里,据资料介绍寺内寺外加上森林和山场,总面积达公顷以上。初次修建时寺庙规模不大,后又经历数次“灭佛”,“排佛”的厄运,寺庙遭到严重损毁。五代后唐时期,著名的禅宗高僧从实禅师来到了潭柘寺,并对寺院进行了整修,使潭柘寺再一次焕然一新。

皇统元年(年),金熙宗到潭柘寺进香礼佛,并拨款对潭柘寺进行了整修和扩建,将寺名改为“大万寿寺”。金熙宗是第一位到潭柘寺进香的皇帝,从那以后,历代皇帝及后妃都纷至沓来进香游玩。或由朝廷拨款,或由太监捐资对潭柘寺进行了多次整修和扩建,潭柘寺的地位逐步得到提高,香火也逐渐旺盛起来。

金大定年间,皇太子完颜允恭代表其父金世宗完颜雍到潭柘寺进香礼佛,当时的住持高僧重玉禅师为此盛况特写下了《从显宗幸潭柘》一诗,后于明昌五年(年)镌刻成碑,立于寺中。

潭柘寺是块风水宝地,也是一方远离纷争的净土,历代许多名人都跟潭柘寺结缘。元代元世祖忽必烈的女儿妙严公主,为了替其父赎罪,到潭柘寺出家。功成名就之后的姚广孝辞官不做,而到京西的潭柘寺隐居修行。明代时许多外国人久慕潭柘寺的盛名,而纷纷到此来学习佛法,有的甚至终老于此,其中最著名的有日本的无初德始、东印度的底哇答思、西印度的连公大和尚等人。

进入大门后的第一个大殿就是天王殿,殿中供弥勒像,背面供韦驮像,还有两侧塑高约3米的四大天王神像。

天王殿两旁为钟鼓楼,后面是大雄宝殿。宝殿面阔五间,重檐庑殿顶,*琉璃瓦绿剪边,上檐额题“清静庄严”,下檐额题“福海珠轮”,这苍劲有力的大字出自乾隆的手笔。

“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北京城的许多地方都是依照潭柘寺的样子修建的,太和殿就是仿照潭柘寺的大雄宝殿而建的,同为重檐庑殿顶,井口天花绘金龙和玺,所不同的是更高大了一些而已。这是因为当年修建北京城的设计师是姚广孝,潭柘寺给了他许多创作灵感。少师静室是姚广孝在潭柘寺隐居修行的住所,他在潭柘寺修行多日,直到奉旨编撰《永乐大典》才离开潭柘寺。

主体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斋堂和毗卢阁。东路有方丈院、延清阁、行宫院、万寿宫和太后宫等。西路有愣严坛(已不存)、戒台和观音殿等。此外,还有位于山门外山坡上的安乐堂和上、下塔院以及建于后山的少师静室、歇心亭、龙潭、御碑等。

山门外是一座3楼4柱的木牌坊,高大挺大,牌楼前有两棵古松,虽然年岁已高,但依然那样郁郁葱葱,生机勃勃。

寺内有一棵很大的娑罗树,娑罗树又称七叶树,夏季开串状白花,可以食用,也可以药用,康熙曾经赞美它:“娑罗珍木不易得,此树惟应月中有”。娑罗树是佛门的圣树,因佛祖释迦摩尼在娑罗树下涅槃,因而受到佛教徒的崇拜。这种树原产于印度,佛教传于我国后,逐渐被一些寺院引种。目前只有少数规模大的佛寺才有种植。

这棵高大的银杏树,已有多年高龄,高40多米,种植于唐代,直径4米多,要六七个人才能合抱。相传在清代,每有一位新皇帝继位登基,此树的根部都会长出一枝新干来,以后逐渐和老干合为一体。乾隆皇帝来游玩的时候,御封它为“帝王树”,如今它是十大最美古树之一。

这口铜锅是僧侣们做饭用的,直径4米、深2米,一次煮粥能放米10石,需16个小时才能煮熟。锅底有“容砂器”,随着熬粥时的不断搅动,砂石会沉入锅底的凹陷处。这样大的锅怎么把水放进去呢?原来寺庙里到处都有引水槽,山泉水流入小池供僧人用。大铜锅用水也是通过引水石槽流入锅内,后槽内有一个挡板,用的时候开开,水就流到锅里,不用的时候关上,水就流到别处。

平原红叶、九龙戏珠、千峰拱翠、万壑堆云、雄峰捧日、殿阁南薰、御亭流杯、层峦架月、锦屏雪浪、飞泉夜雨称为潭柘寺十景。潭柘寺的流杯亭可算是在民间稀有的一座了,流杯亭也叫猗亭,位于行宫院内,是清代乾隆皇帝为得曲水流觞之趣而建。这种建筑仅在中南海、  故宫、恭王府等少数几座皇家御园才可以见到。

流杯亭的地面用巨大的汉白玉铺砌而成,上面刻有蜿蜒曲折的水槽,巧妙地构成了一幅南龙北虎的图案。泉水从亭  东北  角的石雕龙口中吐出,顺石槽水道流入亭内,前后回旋,左盘右转,缓缓流过。游人闲坐亭边,或作诗,或饮酒。乾隆皇帝曾作诗《猗亭》:扫径猗猗有绿筠,频伽鸟语说经频。引流何必浮觞效,岂是兰亭修禊人。

金刚延寿塔是明代越靖王朱瞻墉于正统二年(公元年)所建,塔中所藏是皇太后的生辰八字和佛经,意在借助佛的力量,为皇太后祈福和延寿。须弥座上有三道环形的金刚带,高耸的塔刹上有十三道环带。象征佛家所说的“十三天”,塔刹的顶端为日月星饰物,高大的松树像一条长龙,寓意龙凤。塔后的墙壁上有一块石碑,立于金代明昌五年(公元年),距今多年,是潭柘寺现存最古老的一块石碑。

寺内的观音洞也是一个乘凉的好去处,走进去像是走进了一个天然的大冰箱,里面有各种造型的观音塑像,还有一些表示感谢的锦旗。观音洞门口有成片的大树,有一棵树很神奇,叶面上规则地长着许多颜色各异的小彩珠,工作人员说这是橡树,那些小彩珠是虫子。我不相信,有这样漂亮的虫子吗?更神奇的地方是只有这一棵树,而且整棵树只有伸向观音洞门口的这条枝丫有这些小彩珠,其他的枝条上面都没有。于是结合观音洞的名字我在想,这些虫子是不是蝙蝠?这样多的虫子是不是多子多福的寓意呢?

在寺院的一个大门口还发现一只猫,淡定地从人群中走过,没有宠物猫的那份清高,没有流浪猫的那种胆怯,似乎有一种禅院的安然。

一位满脸汗水的僧人从外面回来,提着一个大包袱,我以为是去化缘归来,走近一看,提着的是一大包腐叶土,估计是从山林里带回来种花用的。

潭柘寺大门口的小石桥两边各有这样一个小水池,长着睡莲、菖蒲,还有各种水草野花,微风吹过,青草的清香带着湿漉漉的水汽扑面而来,让人久久驻足,不愿离去。

寺庙内外随处可见各种姿态的古松,高大的树荫形成了天然的大伞。门口有迎客松,还有指路松,都因年岁已高,被一些铁棍支撑着。

这棵白皮松很高大,以前在北海的团城也见到过一棵白皮松,它们两个到底哪一个年岁大呢?

上山的路上贴出告示说,龙潭因为汛期在抢修,停止参观,而大门外的塔林也大门紧闭,同样说在施工,但是没有看到有施工的痕迹,听附近的人说去年四月份就关闭了,也没有见人施工,何时开放不知道。塔院中共有71座埋葬中外和尚的砖塔或石塔,其中有东印度的底哇答思、有圆寂时端坐而逝的无初禅师、有康熙亲自为其修建灵塔的震寰和尚、、、、、、。因为大门紧闭,我只能透过砖墙的缝隙看到掩映在杂草中的孤单塔影,具体哪个塔里面住着哪位高僧更不得而知。

55元一张的门票看到的只是可供烧香的部分殿宇,和一些出售手串把件的小店。大门口遍布着许多卖香的摊位,包子5元一个,说是野菜馅儿的。浓浓的商业气息笼罩着几千年的文化精髓,其实我是特想看看龙潭和塔林而来的,只能带着满满的遗憾返回。

历史,正伴随着远去的暮鼓晨钟,越走越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