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五台乡金牛寺村位于五台乡东南5公里处,版图面积约37.2平方公里。年以前,金牛寺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贫困户多,村民从事旧农业生产,致富无路,青壮年不得不外出务工。
年,东风汽车公司扶贫工作队进驻金牛寺村,根据该村实际情况制定了“*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
三年来,通过养殖黑山羊、发展茶叶产业和种植七叶树,在产业支柱、产业动力和后劲上做了很好的布局。目前,金牛寺村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建设性成果,在建强一个村干部队伍的带动作用下,依托实体经济,走出了多元发展的脱贫之路。
年以前,金牛寺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贫困户多,村民从事旧农业生产,致富无路,青壮年不得不外出务工。为了改变这种一穷二白的现象,金牛寺村以*支部为核心,落实工作责任制,坚持以*建为引领、通过支部找路子、能人带动示范等措施办法,采取“*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
目前,金牛寺村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建设性成果,每个农户都有1-3个主体增收产业,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全村经济总收入万元,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元。
积极发展集体经济
养殖黑山羊,发展支柱产业。年,在东风汽车公司扶贫工作队驻金牛寺村第一书记边焕新的努力下,成功引进湖北金泉农业生态发展有限公司投入资金万元进行黑山羊种羊养殖。村*支部为了村集体经济发展上去,经过调研,在金牛寺村桥沟建立了黑山羊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员工生活区占地平方米,养殖繁育区占地平方米,租赁村集体和农户土地建牧草供应基地65亩,年繁育规模只左右。
该基地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村以土地资源和羊栏资产入股分红;辐射带动农户养殖发展。该基地建成后解决了本村养殖户的购、销、养殖技术等后顾之忧,调节了农户季节饲养的难处。
现有种羊只,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5.02万元,为了带动贫困户经济发展,村支部书记刘志华带头建羊栏多平方米,养殖黑山羊余头,在典型示范和能人带动下,已有10余户农户开始饲养黑山羊,目前繁育只优质黑山羊,预计年底山羊良种的构成将进一步提升,村集体经济规模进一步壮大,贫困户脱贫致富步伐稳步迈进。
发展茶叶产业,培植经济新引擎。在金牛寺村原有茶场和农户原有茶叶的基础上,村*支部为了促进农户脱贫致富,村集体经济增收,同时解决企业用工难,农户销售难题,组织茶农加入合作社,茶农自主建设茶园,由村集体、企业、茶农共同建社、共同管理、共同创收,增加了村民参与的热情,同时也为企业管理带来了新思路,为茶叶销售带来了新渠道,解决了茶厂往年养护不力、茶叶上市时找不到采茶人、茶叶采收价格不合理、成品茶叶销售难等问题。
今年春茶上市时为村民提供了几百个工作机会,增加了村民的收入。由于茶厂受到了合理的养护,今年春茶比往年增收30%,直接为采茶村民提供收入20余万元;由于股东们都为销路想办法,使得销路的打开比往年更快,截止目前已销售40余万,带动61户贫困户户均增收元,进一步提升了村民积极性。
种植七叶树,增强村集体经济发展后劲。为了使村集体经济永续发展,村*支部利用现有的山场和土地资源,村*支部通过实地考察,建立七叶树育苗基地,通过租赁村民土地及村民自己种植两种模式灵活操作,在桥沟和马家湾种植地道中药材木本植物七叶树亩,这为增强村集体经济后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经村*支部的的引进,由房县正木种苗有限公司投资投资,现有25家农户参与,发展七叶树育苗基地92亩,为村民提供了余人次的就业机会,增加创收21万余元,户均增收8余元,村民尝到了甜头之后,种植热情高涨,村*支部计划于今年扩大种植规模,进一步规范化种植技术并培训给村民,预计下一年将吸引更多村民参与,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为更多村民创造财富。
实践经验共分享
建强一支村干部队伍。在壮大村集体经济进程中,村两委积极工作,主动作为,建立健全制度措施。实行村务公开、组务公开,实行一会两票、一事一议,一卡双找三代,加强民主管理,主动接受群众监督,畅通了知情和举报渠道,自我加压规范操作,在群众心中树立了一个有作为、敢担当、公正、廉洁的村*支部的良好形象,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紧紧依靠市场主体。金牛寺村紧抓扶贫攻坚机遇,充分依靠东风汽车公司驻村帮扶工作队资源丰富的优势,成功引进湖北金泉农业生态发展有限公司和房县正木种苗有限公司等市场主体,实行“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四位一体”经营模式,投入资金兴建产业基地、流转土地提高资源利用率,协助成立合作社聚集各类生产资源、吸纳贫困户务工增收转变身份、鼓励群众入股分红增加财产性收入,充分化解了企业用工难、农村资源闲置、劳动力过剩等问题,企业现有的市场基础也为农村土特产品销路找到了捷径。
走多元化发展道路。集体经济要寻找多种增收途径才能拥有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在村*支部的带领下,金牛寺村积极寻找发展方向,先后探索了黑山羊、有机茶、七叶树的产业化道路,为广大村民树立了榜样,提供了可借鉴学习的样板,其他产业也如雨后春笋一般茁壮成长起来。
如村民李德平结束了在外漂泊打工的生活,在村*支部的帮助下建起了养鸡场;村民柳发德依靠村上提供的技术支持扩大了养牛规模;村民贺茂平敢想敢干,开起了农家乐,并在乡镇府支持下建起了大樱桃试点种植基地,吸引了一大批青壮年回乡创业,产业做大、做强、做持久有了充分的保障。
编辑
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