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应该怎样尽快发展乡土植物,才能满足园林绿化的需要?专家说:园林绿化使用的乡土植物比较少,这个问题不仅东北存在,在全国也是普遍存在的。这种情况,与我们是世界园林之母的地位极不相符。如何缩小这个差距,让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专家提出4个途径。
第一种途径,是继续发展现有在绿化中普遍应用的品种。
比如,在东北许多地方看到的杨树、柳树、榆树、山桃、丁香、蒙古栋,槭树类以及松柏类植物等。这些常规品种,虽然面孔比较老,种植的比较多。但今后的园林绿化,仍然离不开这些乡土植物。它们之所以大量存在,就是因为它们早已适应了这片黑土地。好繁殖,不畏严寒酷暑,易成活,管理粗放,是他们共有的特征。任何时候,这些植物都是我们园林绿化的主力*,任何时候都是苗木生产不可忽视的品种。在北京也是一样,你出了门,走到大街上,你就可以看到国槐、栾树、银杏、柳树、杨树、桃树、白蜡什么的。现在,他们是园林绿化的主力*,今后依然改变不了这种情况。即使再过年也是如此。
第二种途径,是大量发展孤植品种。
所谓孤植品种,就是在绿化上早已应用,而且还有上百年大树存在的植物。这些植物,由于繁殖有一定的难度,或者缺少种子来源,我们的苗圃还没有批量生产,有的甚至连少量的生产苗都没有。这方面,我们要千方百计把它做大做强。长城以南地区在这方面有成功的例子。比如七叶树,比如灯台树,比如密枝红叶李,七八年前还极少见,现在一些苗圃已经实现规模化生产了。大量挖掘、发展这些乡土植物,是需要克服不少困难的。
第三种途径,就是引进、驯化还在山野里睡大觉的乡土植物。
我们有很多非常好的植物品种,在山里,在野外,在大自然,都还在默默地生长着,园林绿化中,找不到它们的影子,藏在深闺无人问。这不禁让人喟叹。前几年,看见一园林绿化有限公司从豫西的大山里,把一种叫巨紫荆的乔木引进了苗圃,并且成功地进行了选育和繁殖。这就很好的让资源变成了绿化材料,就是大功臣!
第四种途径,就是擦亮眼睛,用心发现大自然中发生变异的乡土植物。
河北的金叶榆,山东的金枝国槐、金叶国槐、彩叶椿,浙江的红运玉兰,成都的日香桂,河南的红叶杨等,都是经营者发现的变异品种。现在,它们都成了园林绿化的主力*。自然,这些新品种,也为经营者赚了大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