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园林和林业局研究员侯鲁文带领团队连续16年观测中山公园樱花解决花期预报难题
他连续16年对青岛中山公园的樱花进行物候观测,预报樱花开放的时间精准到天。全国的追花人从网上搜索他发布的花期预报,赶到青岛赏樱……近日,在位于李沧区夏庄路青岛市果树园艺总场的办公室里,侯鲁文向记者介绍了他“与大自然对话、聆听植物心声、做花朵知音”的故事。
侯鲁文观测记录植物。
人物名片
侯鲁文
年龄:56岁
身份:青岛市园林和林业局研究员、青岛植物物候研究课题组组长
樱花用它们的‘生命语言’告诫人们要敬畏自然、保护环境。
预报花开时间精准到天
“一年一度的全城赏樱即将拉开大幕。”3月27日,侯鲁文告诉记者,他在李沧区维客广场附近观察到几株樱花已经开放。根据他的预测,3月31日,中山公园樱花大道上会有部分“心急”的樱花先期开放,4月3日进入始花期,清明节前后将进入盛花期。
3月31日一大早,侯鲁文来到中山公园验证自己的预测。当天,他拍下樱花照片通知记者:“花苞发育正常,处于积累能量的最后阶段。”
4月2日,侯鲁文再次来到中山公园进行观察并得出结论:“今天开花量达到25%,明天达到30%,也就是我们说的‘始花期’。一切都符合预测的节奏!”
4月4日下午,记者来到中山公园。“樱花是什么时候开的?”记者询问一名在园内打扫卫生的保洁员,她算了算日子告诉记者:“3月31日的时候花就开了,但开得很少,这两天逐渐增多。”樱花开放的时间与侯鲁文的预测完全吻合,甚至精准到了具体日期。
16年观测成就“神算子”
能将花开时间预测到具体的某一天,侯鲁文是如何做到的?在和他聊天的过程当中,记者的问题有了答案。侯鲁文不仅观察、预测樱花花期,还观察记录了其它种植物。对樱花花期预测之准来自于他长年坚持的观察、记录与研究。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侯鲁文带领青岛园林植物物候研究课题组,连续16年对中山公园的樱花进行物候观测,并同期收集了相关气温、积温、降水等气象数据,积累了大量的物候研究科研数据。
“通过这些数据,我们运用分析、计算等多种手段,总结出了公园樱花的物候演变规律,解决了对公园樱花进行花期预报的难题,课题成果经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侯鲁文告诉记者,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青岛园林科研人员自年起开始对日本樱花始花期进行连续观测,取得了宝贵观测数据,为课题组研究提供了重要长序列科研基础依据。
40年来花期提前8天
“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变化越来越大,但有些东西就像樱花烂漫的春季,留在心头永远不会变。”侯鲁文说,在青岛人心中,中山公园就是童年和回忆,这也是他研究公园樱花花期的初衷。
每当看到市民在樱花树下流连忘返,外地游客专程来青岛中山公园看樱花,都让侯鲁文感到非常开心。他觉得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温馨又美丽。然而,对物候的研究意义不只局限于此,“物候是大自然告诉人们环境变化的最直接的‘语言’。”侯鲁文说,樱花始花期的平均值由上世纪80年代的4月12日,逐渐演变为90年代的4月10日,再到近5年的4月4日前后,反映了气候变暖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侯鲁文告诉记者,中科院发布的长期物候观测结果表明,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的春季物候期即展叶盛期、开花始期提前,秋季物候期即叶变色期、落叶始期推迟。
“樱花不正在用‘生命语言’告诫人们要敬畏自然、保护环境吗?”侯鲁文坚信,在气候变化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物候学必将发挥更加重要作用。
帮青岛女孩圆了樱花梦
去年初春,侯鲁文接到园林部门交办的一项“任务”:一位市民在美国的女儿要带着“洋女婿”回青岛拍婚纱照,想要在中山公园盛开的樱花树下拍一组美美的照片。但因为人在国外,适逢疫情管控,要想与樱花“如期而遇”,必须要了解当年的樱花花期预报,并提前一个月为回国做准备。
因为中山公园单樱的花期只有14天左右,当事人回国又不能待很长时间,所以对花期的预测一定要准确。当接到市民的求助电话后,园林部门第一个就想到了侯鲁文。
“也就是说,我要提前一个多月预测出樱花花期,不能让人家千里迢迢回来了,可樱花还没开或者刚刚开,更不能让人家赶上落花期。”侯鲁文告诉记者,凭借掌握的多年观测数据,他自信地接下了这个“任务”,以准确的预测帮助这位远嫁美国的青岛女孩圆了在中山公园樱花盛花期拍摄婚纱照的“幸福梦”。
当青岛女孩和丈夫拍完婚纱照要离开青岛时,两人专程来到侯鲁文的单位,送来了喜糖表示感谢。在收到喜糖的那一刻,侯鲁文心情激动,他为自己的科研成果收获了社会效益而欣慰。
单樱“花开七日”得到验证
侯鲁文的工作单位距离中山公园比较远,他不能天天去观察樱花。“有时要外出,有时工作离不开,但是还要观察公园的樱花,怎么办?”他告诉记者,让他感动的是公园里的保安潘师傅接过了这个“任务”。
“我们约定,我指定观测株的一朵花,由他来拍摄。潘师傅非常用心,每天按时用水印相机拍摄,并即时将照片发送过来,让我了解公园樱花花苞发育的最新动态。”侯鲁文打开手机,给记者看潘师傅发过来的图片。
因为要固定观测一朵花,侯鲁文在花枝上系了细绳当标志。记者看到,潘师傅发过来的图片从含苞待放到初开再到盛开,完整真实地记录下了这朵花的开放过程,验证了单樱“花开七日”的说法。
“我非常感动。”侯鲁文说,预测花期不是他一个人在做,除了所带的团队,社会上的人也愿意加入,一起从事这项“美丽的事业”。
下决心要将“冷板凳坐热”
侯鲁文的父母都是青岛农科院的植物专家,母亲研究果树,30多年来致力于培育矮化苹果“清香”品种,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父母对我的影响非常大。”侯鲁文说,自己能走上园林林业的科研之路,得益于父母的科研态度从小对自己的耳濡目染。“你要想做科研,就要坐得住冷板凳。”这是母亲经常对侯鲁文说的话。而他在30多年的科研工作中,确实做到了这一点。
在科研路上,凭借努力和坚持,侯鲁文取得了一些成绩。中国工程院院士束怀瑞曾手书“师法自然,再现自然”8个字赠送给他。“束院士的鼓励和指导,更让我下决心在基础研究领域默默耕耘,坐得住冷板凳。”他说。
观察、记录、研究……即使出门在外,遇到植物也要拍一拍照片,记录下时间地点,这是侯鲁文的生活日常。出差或者出远门,侯鲁文必到当地的植物园和博物馆“打卡”,别人是为了欣赏景致,他却在观察、记录。
记者看到,侯鲁文手机中的记事本上密密麻麻记录了几十种植物物候观测资料,而这仅是几天的数据。
/延伸/
建起木本植物“青岛数据库”
经过多年来持之以恒的观测和研究,侯鲁文取得了多项具有开创性的成果:
■园林科研方面:主持完成的省级重点自然科学研究课题《植物物候研究与生态应用》,成功解决了国内植物物候研究方面的关键性技术难题,科研成果对研究自然生态环境演变和地球变暖对植物生长发育变化方面,具有开创性和较大科学价值,得到国内同行专家公认。
■技术成就方面:带领科研团队连续16年对种青岛地区代表性本土植物和30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中国珍稀植物、濒危保护植物、国外引进特色植物等树种进行了长时间序列物候观测,共取得4.4万余份观测数据。首次建立木本植物物候研究“青岛数据库”,开发了《植物物候动态监测与分析评价系统》。
■成果转化方面:参与审定、编制《园林种植土质量要求》等5项行业标准。《一种便于伸缩的园林修剪装置》等6项国家发明专利取得自主知识产权。这些技术革新解决了园林行业关键性的技术难题。
■实践创新方面:侯鲁文带领技术人员创建“山东省槭属植物种质资源库”。开展了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银缕梅、中山杉等濒危植物的异地保护,七叶树、金钱松等抗逆植物选育驯化,血红枫、袖锦*金枫等名优新品种引进评价,枫香、红榉等乡土植物推广示范等工作。
来源|青岛早报首席记者魏铌邦受访人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