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千年汉槐,看传统文化。大家好,我叫刑建文,今年51岁。我是一名古槐收藏爱好者,来自山东省日照市莒县浮来山街道邢家庄三村。从十几年前我就开始收藏当地的古槐,至今已收藏了36件,花了50多万元。(口述/刑建文图/明之本组图片拍摄于年至年)
说起收藏古槐,这还与我们家乡的这棵千年银杏树有关。我的家西侧50米就是浮来山,山上的这棵银杏树有着多年的树龄,至今仍然枝繁叶茂。小时候我经常在这棵树下玩耍,也听老人们讲述了很多关于这棵树的传说故事,于是从小我就对古树产生了兴趣。
我出生的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小时候家里比较贫困,初中毕业后我就开始放羊挣钱。放羊的过程中,我对逐渐对制作飞鸟、家禽等动物标本产生了兴趣,一些客户就找我制作标本。有一次一位客户说,现在散落在村庄里的古槐树,非常有文化价值和收藏价值,于是我就开始收集资料,研究古槐树的历史文化。
古槐树其实就是国槐,生命力极强,之所以被称为国槐,我想这还与我们中国悠久的历史有关。自有古书记载以来,国槐有几千年的种植历史。据史书上记载,在古代官场,槐树就有三公宰辅之位的象征,古汉语中“槐宸”指的就皇帝宫殿的意思。
此外,槐树还是古代人民迁民怀祖的寄托,具有吉祥和祥瑞的象征等文化意义。过去民间百姓分家立户时,一般也要在家门前栽植一棵槐树以求吉祥,寓意门前一棵槐,财源滚滚来。
我们莒县在夏朝时就称为莒部落,商代时属姑幕国,到了周朝时称为莒子国,后来属于齐国之地,自秦朝实行郡县制后,设立为莒县,至今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年还被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促进会确定为“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
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们莒县的乡村,几乎每个村镇都有几棵百年古槐。但是最近这两年,随着合村并居,老村庄搬迁等,古槐已经越来越少。同时,随着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以及对古村落的保护,人们开始意识到保护这些古树名木对发展旅游业,提升历史文化的重要性,村里即使有古槐树,已经很少有人卖了。
从年开始,我为了寻找古槐,我的足迹几乎踏遍莒县的每个村庄,以及周边县市,行程上万里。有一次我到莒北一个村看古槐,想买下,主人以为我的骗子,用棍子把我打跑了。有时还时常碰到野狗,每逢此情,我只好作罢,等合适时机会再次探望。
过去农村里的那些上千年、上百年的古槐树,有的已枯死,由于村民没有保护意识,很多古槐都被村民们当作柴火烧了,有的直接放在地里烂掉了,根本就没有人认识到其文化价值,所以就更谈不上保护了。
我认为古槐树的文化价值与人类文明同在,因为在古代人们建村时,都会栽上一棵槐树,赋予了其人文精神。在明朝洪武年间,山西洪洞县大槐树移民至莒县的很多村庄,都有百年古槐,有的村庄古槐至今还枝繁叶茂。
民间关于槐树的传说故事很多,董永和七仙女的爱情故事就是代表之一。民间传说,董永和七仙女就是在老槐树下结成了夫妻。因此,我认为每一棵古槐树都有一段历史,有一段故事,其文化价值,历史价值远远大于其自身的价值。
槐树的“槐”字,是由一个“木”字和一个“*”字组成,取“*-人死身体入土,灵*归祖庙”之意。在古代,人们认为槐树是“守土树”,一般栽在村口或庙门前,以期望游子叶落归根,*归故里。借“怀”声表示游子怀念故里,不论浪迹何方,总能记住村口或庙前的那颗大槐树。
到目前为止,我花了50多万元,收藏了36棵古槐,有的是从村民手里收购,有的是从藏家手里收购,最贵的花了几万元才收到。我收藏的这些古槐,树龄最长的约多年,树龄最短的也得约年以上。西汉时期城阳王刘章亲手栽植的这棵古槐,至今就已经有多年的历史,可以说是镇馆之宝。
十几年来,我坚持收藏古槐,就是因为我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被赋予了人类文化基因的国槐,对于人们研究历史、人类迁徙文化、人类居住文化等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文化价值。
我把收藏来的古槐树建起了一个古槐馆,每棵古槐我都记录和标示出于何地,何时收藏,以便于人们研究其文化渊源。我的这个古槐馆主要是传承传统文化为主,所以一直免费参观,对任何游客都不收一分钱。
我日常的生活经济开支,主要靠为客户加工制作根艺茶几、茶桌、茶盘、根雕笔筒,以及改装根雕雕刻机为主要来源,每年通过这个手艺能挣几万块钱,用以补贴古槐馆的日常运营费用。
我一直坚信,我收藏的这些古槐有着非常重要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一定会有出头之日。为了节省开支,这些年来我的古槐馆先后搬过4次家,就是为了省一分是一分。有时我还为客户加工动物标本挣点钱补贴古槐馆。
去年我曾想出手卖了,但是现在随着我们“莒国古城”快建起来了,到时一定会发挥它的价值。目前,虽然我已经入不敷出,但是我不后悔,因为我留住了历史,留住了人类的文明。图为刑建文在自己的老家查看存放的老树根。
我还有几个想法,如果我的资金充足,我会再组织建立以动物标本为主的“自然博物馆”,以奇石为主的“石头文化展览馆”,和以古代钟鼎为主题的“钟鼎文化馆”。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