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市*楼街道把发展花卉产业作为引领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在潍坊国家农综区的业务指导下,以产业转型升级为核心,以全链条发展为主线,以促进群众增收致富为根本,走出一条因花而兴、因花而富、因花而美的乡村振兴发展之路。目前花卉种植面积达6万余亩,花卉专业村56个,花卉品种达多个系列、0多种,年交易额超百亿元,带动周边5.9万群众就业,入选省第二批乡村振兴示范乡(镇、街)。
加快从“低质粗放”向“高端高效”转变,以产业升级促进增产增收。顺应花卉消费升级趋势,一手抓“科技兴花”工程实施,一手抓花企、花商、花农“抱团发展”,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一是在科技创新上下功夫。强化招院引所,与中国农科院、北京林业大学等13家科研院校建立合作关系,成立全国首家竹芋育种繁育中心以及蝴蝶兰组培中心、兰花繁育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全力打造研发推一体化平台。出台14项补贴*策,引导企业向科技型企业迈进,绿圣兰业、科隆园艺、七叶树科技等10余家企业实现由生产型企业向科技型企业转型。二是在种苗研发上下功夫。坚持“企业立题、专家解题、*府支持、群众受益”,设立花卉研发专项资金,支持花卉企业整合科技资源、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全力投入现代花卉种苗研发,种苗年产突破0万株,降低辖区花农购买优质种苗成本30%以上。不遗余力培育特色花卉品牌,研发“青州金凤”“云门素”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花卉新品种16个,实现全省兰科花卉育种新突破。三是在“抱团发展”上下功夫。强化龙头带动,集聚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策,推动企业迅速扩张,建成各类花卉园区21个、培育花卉企业余家。创新组织形式,推广“企业+合作社+农户”生产经营模式,企业、合作社“下订单”、农户“按单生产”,农户与企业、合作社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享的共同体,大幅提高合作农户的经济收入,合作农户平均年收益由7万元/亩提升到10万元/亩,增长40%以上。
加快从“单一种销”向“全链条发展”转变,以产业延伸带动就业创业。发挥花卉产业对上下游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涵盖科技研发、配套设备生产、花卉物流等全产业链发展格局。一是壮大温室工程产业。成立温室工程行业联盟,探索拟定行业标准,建成花卉资材市场,涵盖规划设计、工程建设、技术支持、人力服务、对外贸易等完整产业链条,充分带动各个环节创业就业,现有各类温室企业家,产业份额占全国行业总额30%以上。二是繁荣发展花卉物流。定向招引山东万红物流、捷运花卉冷链物流等专业花卉物流公司,建成5处盆花中转仓及“花彩配送”物流平台,实现花卉生产、运输、储存等各个环节紧密衔接,切实打通花卉种销“最后一环”。三是做好“花卉+”融合文章。拓展花卉产业向多功能、多方向延伸,大力推进“花卉+文化”“花卉+旅游”“花卉+康养”等业态,做大做强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乡土产品开发等行业,建成万亩花海、旅游会客厅等项目,每年赏花、购花的商贾、旅客达40万人次,实现各产业良性互动、互相促进。
加快从“慢步小跑”向“大步跨越”转变,以多方赋能推动规模膨胀。借助品牌、金融、数字的力量,为“美丽产业”插上腾飞的“翅膀”,推动花卉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进一步叫响“江北花卉第一镇”。一是品牌赋能。着力打造“一村一品”,在花卉种植特色村推广具有地域特色的主导品种,以差异化发展打造特色品牌,形成迟家蝴蝶兰、赵寺菊花、鹁鸪王一品红等“一村一品”特色村,打造“独一份、特别特、好中优”的“土字号”产品集群。二是金融赋能。着眼为花卉注入金融“活水”,积极对接银行机构为花卉产业发展开通信贷绿色通道,建立重点花卉企业白名单,对纳入名单企业在贷款利率、程序、额度、担保方式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创新花卉金融产品,与各大银行协同推进“智慧花海”“地摊贷”“花好贷”等系列产品,推广“农地经营权+花卉大棚抵押”、花卉专利权质押等模式,极大降低信贷成本,近年来投放信贷资金30亿元,有效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三是数字赋能。紧紧抓住直播电商行业发展风口,出台优惠支持*策11项,与抖音、快手等直播平台开展合作,建设花卉直播电商产业园,新建直播间个。邀请知名电商开展培训30余次,培训花农余人次,鼓励从业者走进花企、花棚、花田开展直播,目前花卉线上交易额达到30亿元、占交易额比重达到30%以上。(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石如宽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