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要发展,需要好的带头人。在青州市王府街道最西南角的小山村,有这样一个人。数年来,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他尝试着在大山里建起大棚并形成规模;他将村民们的分散土地整合成片,把闲散劳动力充分利用起来;他敢拼敢试,携手村民在致富的路上一路畅行。他就是埠前村山旮旯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赵盛礼。
10月11日,从王府街道办事处出发,经过一段蜿蜒曲折的山路,记者来到了这里。电话联系后,赵盛礼骑着电动车从山上风尘仆仆地赶来:“在这个地方,骑电动车比开车方便多了。走,我带你们去看看我们的大棚。”
在赵盛礼的带领下,记者进入一个高温大棚,棚内一株株贝贝南瓜吊蔓人高有余,南瓜已长至拳头大小。“这个大棚一年种三茬,两茬西瓜一茬南瓜。这些11月就能成熟,不耽误十二月继续种西瓜。”赵盛礼介绍说:“春天种出来的西瓜,昼夜温差大格外甜,又是错峰上市,数量少价格也贵。客户都是找着来签合同,抢先交押金定货。”
合作社能有现在的成绩不容易,是一路摸索着走过来的。年赵盛礼被村民推选为村*支部书记。“村民信任我,我就得做好领头羊,为村庄发展出一份力。”说起成立合作社的初衷,赵盛礼侃侃而谈。为了选一个好项目,他带领村两委一班人进行了认真地调查研究,多次外出考察学习,最后决定利用山区得天独厚自然条件发展高效设施农业。
说干就干。埠前村联合寿光一个种苗公司合作成立合作社。在山区里建大棚可不是件容易事,位置偏僻、村民土地分散、不平整,建棚成本和运输成本都大大提高。“不能因为一点困难就放弃!”赵盛礼带领村委与村民们多次协商,最终流转了85户村民亩地,建起了45个日光棚和2个高温大棚。
经过多年考察和不断摸索,种植技术不断成熟,客户关系不断稳定,销路也渐渐打开,合作社慢慢走上正轨,逐步开始盈利。先后注册莲花盆、满山乐2个国家级品牌商标,种植的五彩椒还出口到日韩、俄罗斯。年,合作社实现年营业收入万元。
今年4月,借着万企兴万村的东风,村里对接了青州市七叶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他们免费提供花苗、栽培土壤、物资和技术,我们出土地和人工。”赵盛礼介绍说:“蔬菜市场价格浮动大,行情不稳定,在研究后我们决定将日光大棚全部改种花卉,今年共种植了欧洲木等4个绣球品种近60万株。”
在其中一个大棚里,记者看到满满的全是盆栽绣球,植株已经长到十几公分高。“长到这么大就可以进行扦插了,剪取上端未开花的枝条,45°斜切再将叶子剪去一半,这样能减少水分流失。然后进行消*杀菌,扦插在培养土里,一盆插两株保证成活率。”说起绣球的扦插,赵盛礼俨然成了种植专家。因为路途遥远,技术人员不能天天跑,他就跟技术人员线上学习询问、自己看书研究等慢慢在实践中学习。在他的带领下,工人们也都成了种植小能手。
在绣球扦插棚里,记者见到了正在工作的村民王玉华,拿苗、扦插、换盆……动作干净利落。“在这里的活比较轻松,就是拔草、栽苗、浇水等管护工作。隔得家近,时间也比较自由,不耽误照顾老人,一个月元,再加上土地流转的费用,年收入三万多,挺好的。”王玉华高兴地说。
“我们的工人都是优先从村里找的,有10个长工,工资都是月结。忙碌月份顾不过来的时候,我们也会从周边村庄雇些闲散劳动力,最多的时候零工有50多个人。”赵盛礼告诉记者。
打工之外,有能力的村民还可以免费租用大棚。50岁的赵学水年从合作社租了一个大棚种植蔬菜,由合作社负责提供种苗、各种物资和销售,他只负责出劳力,年收入突破了五万元。“没想到在山里种地也能挣这么多钱,这都多亏了赵书记。”赵学水激动地说:“不仅带领我们村民富起来了,还把村庄建设的这么好!”
今年,赵盛礼辞去了*支部书记一职,一头扎进大棚研究绣球种植。“七叶树对我们的土地使用和人工支出都有补贴,算下来有50多万,这就是保底收入。人家把资金投进来,我们可要好好干,实现双赢!”赵盛礼看好现在的绣球市场,对未来的发展充满希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