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年1月2日国家药监局发布《安全用妆,伴您同行-化妆品科普之“化妆品科普:警惕面膜消费陷阱”》的科普文章明确不存在“械字号面膜”以来,上海、广东等地已加强对相关产品的监管。
但目前仍能够在相关网络平台上搜索到“械字号面膜”、“医用面膜”等相关产品,并且宣称祛痘、修护、舒敏、淡斑等功效。
年8月18日,国家药监局发布《第一类医疗器械产品目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稿中明确:
1、医用冷敷贴类产品属于09物理治疗器械,其组成降温物质不应含有发挥药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作用的成分。
2、光子冷凝胶类同样属于09物理治疗器械,由卡波姆、甘油、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和水组成,与光子治疗设备配合使用,起隔热和导光的作用,防止皮肤烫伤。
3、液体、膏状敷料类产品属于14注射、护理和防护器械,所含成分不具有药理学作用,所含成分不可被人体吸收,非无菌提供,通过在创面表面形成保护层,起物理屏障作用。用于小创口、擦伤、切割伤等浅表性创面及周围皮肤的护理。
此次的征求意见稿同时附有《第一类医疗器械产品禁止添加成分名录》,具体如下:
第一类医疗器械产品目录中“06-08-01超声耦合剂”“09-02-03物理降温设备”“09-03-08光治疗设备附件”“14-10-02创口贴”“14-10-08液体、膏状敷料”中的产品不能含有中药、化学药物、生物制品、消*和抗菌成分、天然植物及其提取物等发挥药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作用成分或可被人体吸收的成分,包括但不限于下表所列成分。备案时在产品组成项下应明确写明相关产品的具体组成成分,不可使用类似“所含成分不具有药理学作用。所含成分不可被人体吸收”或类似笼统描述。
类别
具体成分
中药
芦荟、薄荷、蜂胶、蜂蜜、蜂蜡、冰片、没药、蓖麻子、乳香、威灵仙、辣椒、麝香、丁香、花椒、干姜、生姜、肉桂、细辛、白芷、滑石粉、姜*
化学药物
硫酸软骨素、维生素、氨基酸、氧化锌、亚甲蓝、盐酸利多卡因
生物制品
血清白蛋白、细胞因子(如: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酶(凝血酶、胰蛋白酶、溶菌酶)、干扰素
消*、抗菌成分
含氯消*剂、过氧化物类消*剂、醛类消*剂、醇类消*剂、含碘消*剂、酚类消*剂、双肌类消*剂、季铵盐类消*剂、三唑酮、三氯生、盐酸奥替尼啶、葡萄糖酸氯己定、醋酸氯己定、羟苯甲酯钠、羟苯丙酯钠、苯扎氯铵、溴铵、银离子、锌离子、臭氧、二甲基亚砜、硫酸铜、-碘伏、苯甲醇、二氧化氯、次氯酸、聚六亚甲基双胍、异丙醇
天然植物及其提取物
洋甘菊、桉树叶、*菊花、留兰香、爪钩草、山金车、绣线菊、西洋鼠尾草、七叶树、柳木、肉桂叶、柳珊瑚、百里香、仙人掌、茶树油、薰衣草、玫瑰
其他
壳聚糖、单宁、二氧化钛、透明质酸钠、胶原蛋白、多肽、神经酰胺、角鲨烯
自年,业内部分品牌和工厂利用消费者逐渐对于化妆品安全和有效的重视,以及前期医用冷敷贴等产品备案时无需标注全成分的便利,将“妆”字号产品伪装成为“械”字号产品,宣称更安全有效。
随着《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及其相关法规的正式实施,外加此次《第一类医疗器械产品禁止添加成分名录》(征求意见稿)的发布,“械字号化妆品”、“械字号面膜”等产品问题将能够从根本上得以改变。
参考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