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中国报道杂志社」
△五峰县苏家河村的农民周家红在查看蜜蜂的越冬情况。
走进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简称“五峰县”)仁和坪镇大栗树村张辅华家,远处,山野间融融绿意;身边,一群群蜜蜂嗡嗡相随。“自从养了蜂,树不砍了,农药也不打了,现在一年就回本还赚了5万多元。”张辅华的脸上流露出抑制不住的喜悦。
这里地处平均海拔米以上的武陵山区,地势险要、层峦叠嶂,交通较为落后,曾是湖北省9个深度贫困地区之一。但另一方面,五峰县却坐拥81%的森林覆盖率、生物物种之多接近全欧洲总和,有51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年以来,五峰因势利导,设立中蜂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组织化推进中华小蜜蜂产业化繁殖,特别是年以来,随着精准扶贫的逐步深入,全县余户乡亲受益中蜂(中华小蜜蜂)扶贫*策走上了乡村振兴之路,尝到了生物多样性生态红利的甜头,成为山区带头实践绿色发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生动缩影。
挖矿人变身养蜂人
靠山吃山,有矿挖矿,多年以来,五峰当地百姓不是在五峰千山煤矿挖矿“掘金”,就是从事砍伐山林销售苗木。
“当时开矿污染严重的时候,粉尘飘在空中,河水都被矿粉染成了棕红色。”当时的矿工回忆说,粗放型挖矿,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安全风险。年,煤矿关停,很多人面临着生计的重新选择。而在当时,养蜜蜂、卖蜂蜜对于当地人来说只是一门“副业”,随意放一个木桶或者木箱坐等天收,蜂蜜的质量、产量都无法保障。
年,五峰县委、县*府开始高度重视中蜂产业,五峰中蜂养殖产业化起步。曾经开矿为生的张传华关闭煤矿后赶赴重庆、湖南等多地考察中蜂养殖,次年春上,在渔洋关镇杨家河畔,张传华的蜂场动工兴建,并把原来矿企的几个股东也拉了进来,注册万绿蜂业。随后,流转土地50亩,花20多万元一次购买了桶蜂种,高薪请来专业师傅繁育、扩规,栽种蜜源树种。万绿蜂业辐射带动当地余户蜂农,销售额稳定突破百万元。
矿企停了,水变清了,五峰也更绿意葱葱。“资源饭吃不长,吃生态饭才长远。”张传华和几个伙伴彻底转变了投资思路,着手在杨家河畔建设蜂业体验园,栽花、种树,农旅融合发展。
通过*府引导、市场主导、主体带动,推动中蜂产业快速发展,带动广大贫困户和普通农户发展中蜂稳定增收,很多农户成功“转型”成为职业蜂农,当地电商企业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峰中蜂产业协会会长、五峰万绿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向端生表示:“每年我们举行集中或者是下乡培训10次以上,主要是围绕提高养殖技术和生产成熟蜜这两块开展。”培训让蜂农掌握了技术,也让产品质量有了基本保障;统一标准、统一生产、统一品牌,提升了蜂蜜的附加值。同时,借助电商平台,蜂蜜不再局限于本地化销售,优质蜂蜜的销量持续看涨。
挖树变栽树、矿山复了绿
五峰山仁和坪镇地处湘鄂交界地带,深山密林中野生蜜源植物丰富。野花四季交错开放,成了中蜂的乐园。曾经以挖树干苗木为生的当地村民张青松转变思路,“以前砍了半边山,才卖几千元,却给山林造成了难以估量的伤害。可是野中蜂每桶一年割蜜10多斤,房前屋后随意搞几桶利润就能赶上半边山林的木材。关键是,养殖中蜂无污染、不砍树,还有*策支持。”
放下斧头,张青松下定决心养殖中蜂。他以5桶传统蜂群起家,很快增至0多群,蜂蜜产销两旺。不打山林的主意,可最终还是挣了山林的钱。张青松觉得,山里人想致富,还真离不开这绿水青山。张青松又有了一个新主意,给荒山、矿山复绿,为养蜂打好基础。
仁和坪镇高家墩曾遍布石灰窑,张青松出资流转了这片荒废的矿山,并花40多万元修通了进山水泥路,还买土回填了矿坑,全部栽上了蜜源植物,树种有栾树、七叶树、*柏、枇杷等多个品种,四季都有花开。
矿山变绿了,山上少了“牛皮癣”,张青松的0多群中蜂也有了新家。更可喜的是,“栽植的蜜源树花粉可供养蜂,果实可以入药、繁育苗圃。”张青松表示,相较以往单纯养蜂,复绿养殖模式亩收益能翻两番,接近2万元。
物种生存与发展的新机遇
在张青松的合作社,这里还承担着繁殖中华小蜜蜂的功能,是维持中蜂物种繁衍的繁殖场。
记者了解到,中国养殖中蜂的历史已近年,据著名昆虫学家、《中国昆虫学史》的作者周尧教授对甲骨文的研究结果推断,在殷商时代就已开始养殖中蜂,在西方的意大利蜜蜂尚未引入中国前,中华小蜜蜂是中国各地唯一饲养的蜂种。除最西部的新疆外,从东南沿海到青藏高原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中蜂分布。
自清朝末年中国引进西方蜜蜂,特别是经过20世纪30年代和60年代两次大力引进和推广意大利蜜蜂后,意蜂目前已成为国内一个主要的养殖蜂种,总群数已达万群以上。中蜂的优点主要体现在强大的嗅觉灵敏度、适应低温的野外生存能力等方面,中蜂还具备消耗饲料少、适应中国各地气候的特点,也是以意蜂为代表的西方蜜蜂无法相比的。
意蜂具有极强的攻击性,对中蜂物种造成了很大的侵害,原来在中国呈优势分布的中蜂,目前种群已不足万群,种群数量减少了80%以上,分布区域由原来的成片集群分布,迅速减少为零星和分离的片状分布。如今在东北、华北,中蜂已经基本灭绝,只有华中、华南地区还有小块分布。中蜂一度濒临灭绝之危。
针对于此,五峰先后启动了中蜂文化特色小镇建设、中国蜜蜂之乡和全国优质成熟蜜示范基地创建工作,目前全县中蜂养殖规模达到7万群,产值达到1亿元,五峰远期目标是,全县中蜂养殖规模达到30万群以上,综合产值达到10亿元以上,为保护我国的中蜂物种发挥着积极作用。
五峰通过“林药蜂”模式(依托优厚的森林资源优势,倡导村民在林下种植药材,周边配套养蜂),既达到了空间的高效利用,又丰富了脱贫致富的产业支撑,催生出生态与产业间的良性互动,为五峰筑牢三峡库区生态屏障、实现乡村振兴与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靠路径。
年,五峰建立中蜂养殖、蜜源植物种植与保护生物多样性协调的减贫模式入选由世界银行、联合国粮农组织等联合发起的“个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最佳案例。
撰文:《中国报道》记者王哲
图片来源于网络
责编:何晶
▼
新刊推荐
▼
▼我们的微店▼
可进店购买最新《中国报道》杂志